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最新资讯

海王生物预亏近20亿元,引入广东国资能否纾困?

时间:02-03 来源:最新资讯 访问次数:135

海王生物预亏近20亿元,引入广东国资能否纾困?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敬 张智 深圳报道日前,海王生物(000078.SZ)披露2023年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实现营业收入355亿元至37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亿元至-17亿元。多位受访专家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指出,海王生物近年来业绩表现不佳,主要受到行业政策变动的显著影响,特别是集中带量采购、国家医保谈判降价等因素的冲击。此外,主要医院客户资金紧张和应收账款回款周期拉长,公司的医药商业流通业务面临降价、控费、用药结构调整等压力也对公司的财务状况产生了负面影响。同日,海王生物还披露了《关于筹划重大事项的进展公告》。根据公告,公司控股股东深圳海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王集团”)拟向广东省丝绸纺织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丝纺集团”)协议转让其持有的海王生物部分股份,合计2.75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0%。据悉,广东省广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广新控股”)持有丝纺集团100%股权,广东省人民政府系丝纺集团实控人。这意味着,若此次股份转让最终达成,纺织集团将成为海王生物第二大股东。就业绩变动及公司对资产重组事项的态度等,《华夏时报》记者致函海王生物,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复。子公司计提商誉减值准备近10亿元海王生物业绩预告显示,受集中带量采购、国家医保谈判降价等政策的冲击,叠加公司主要医院客户资金持续紧张,应收账款回款周期持续拉长,影响营运资金周转导致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及毛利率下滑。2023年,海王生物预计实现营业收入355亿元至37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亿元至-17亿元。而业绩变动的原因,主要体现在计提商誉减值准备,对存在减值迹象的应收款项、长期股权投资等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及递延所得税资产转回这三方面。其中,子公司业绩下滑是导致业绩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海王生物表示,公司根据相关要求对前期收购子公司形成的商誉进行了初步减值测试。2023年,部分下属子公司业绩降幅较大,盈利水平未达预期,公司预计对存在商誉减值迹象的子公司计提商誉减值准备共约8.5亿元至10亿元。同时,由于海王生物应收账款客户主要为国内医疗机构,以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为主,医疗机构信用基础较好,但由于报告期医院客户的资金压力较上年并未改善,回款周期较上年相比持续拉长。对此,海王生物表示,预计2023年末对上述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共约3.5亿元至5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去年8月,海王生物曾披露了连续12个月的累计诉讼、仲裁情况,其中有10起案件涉及与8家医疗机构及疾控中心的买卖合同纠纷,海王生物通过诉讼要求对方支付的绝大部分拖欠款项是应收款项。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海王生物的应收账款已达199.93亿元,占总资产的55.52%。此外,公司拟对前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进行转回,也是导致业绩变动的原因之一。据悉,海王生物于2022年起拟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及控股股东筹划混合所有制改革事项,预计产生的投资收益可抵补以前年度的亏损。但根据最新进展,公司预计不会形成投资收益抵补以前年度亏损。因此基于谨慎性考虑,公司拟对前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进行转回,预计递延所得税资产需转回约2亿元。往前追溯,海王生物在2022年出现业绩“变脸”,当年营收378.3亿元,净利润亏损10.27亿元,创下了其自1998年上市以来的年度最大亏损纪录。根据2023年业绩预告,其亏损额度恐怕将再次刷新新高。对此,浙大城市学院文化创意研究所秘书长林先平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海王生物近年来其营业收入和毛利率都出现了下滑,可能与集中带量采购、国家医保谈判降价等政策的冲击,以及公司主要医院客户资金紧张,去年开始国家集中对医院系统大洗盘,揭开了医疗系统的腐败问题,清查了医院采购漏洞,造成了上游供应商应收账款回款周期长等因素。此外,公司的医药商业流通业务也面临降价、控费、用药结构调整等压力。这些因素都对公司的发展造成了挑战。知名战略定位专家、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海王生物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也反映出我国医药行业正在经历的深度调整和转型,海王生物需要不断创新和调整战略,以应对市场变化。筹划近两年,引入广东国资能否渡过危机?近日,海王生物拟引入广东国资为新股东也颇受关注。海王生物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及控股股东筹划混合所有制改革事项始于2022年3月4日,此后,公司每月披露一次本次重大事项的进展情况。去年7月,海王生物方面曾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公司始终在积极推动重大事项的工作,公司与交易对手方就交易细节、协议条款等事项持续进行协商谈判。待相关工作完成后,将以公司聘请的资产评估机构所出具的评估报告作为本次交易的作价依据,与交易对手方签署交易协议,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履行审批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如今,距离海王生物启动筹划资产重组已过去近两年。或是由于一直未披露具体的重组预案,2023年12月,海王生物收到了深交所的问询函。在林先平看来,海王生物重组进程进展缓慢,需要考虑到医药行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他认为,深交所的问询函可能有助于加速重组进程,并有助于公司更好地理解并解决潜在的问题。尤其是,现在国资的加入,可能会加快上述事项的进程。天使投资人,知名互联网专家郭涛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则表示:“重组涉及复杂的财务、法律和战略考量,因此耗时较长是常见的情况。然而,长时间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影响投资者信心和公司股价。海王生物应尽快提供明确的重组计划和时间表,以减少市场的猜疑并恢复投资者信心。”海王生物在回复问询函时解释称,自2022年3月以来,多家战略投资者对公司项目表示了兴趣。不过,由于公司子公司数量多、规模大,且意向方均为国有资本,决策、审批程序较为审慎、复杂,因此重组进程也相对缓慢。根据海王生物1月30日披露的《关于筹划重大事项的进展公告》,公司控股股东海王集团与丝纺集团于2024年1月13日签署了附交易生效条件的《关于深圳市海王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之合作协议书》,海王集团拟向丝纺集团协议转让其持有的海王生物部分股份,合计2.75亿股,标的股份每股转让价格拟为3.13元/股,对应交易总价约为8.61亿元。据了解,广新控股持有丝纺集团100%股权,广东省人民政府系丝纺集团实控人。若此次股份转让最终达成,纺织集团将成为海王生物第二大股东,海王集团对于海王生物的持股比例随之下降至34.22%。海王生物表示,截至目前,丝纺集团及其控股股东广新控股的主要相关职能部门已完成对公司部分区域集团管理团队访谈及相关业务系统的现场考察工作。不过,海王生物方面提示称:“本次重大事项尚未签署正式协议,该事项尚需履行必要的决策、审批程序,最终能否实施完成尚存在重大不确定性。”这也意味着,目前,海王生物资产重组仍然“悬而未决”。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广东国资入股海王生物,不啻是一场引人注目的资本大戏。对海王生物而言,国资的入驻不仅带来了资金层面的支持,更在信誉和资源整合上给予强大背书。在当前医药行业竞争加剧、政策环境多变的背景下,这无疑会对公司长期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对于海王生物债务融资成本高、应收账款回款周期长的现状,朱克力表示:“国资入驻无疑会提升公司资金实力和信誉度,从而有助于改善公司融资环境。但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公司在内部管理和市场策略上进行深入调整与优化。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

标签 : 最新资讯